回复 平克弗洛依德 :本来你父母或许是不用死的,可是在这个世界里复仇者在满大人事件后已被逼签署了超级英雄法案,原因是美国总统和一众政要由于被反派操控的钢铁爱国者挟持后撕票丧命。
回复 龙宽 :
回复 水木年华 :2月5日,平生第一次零点场,第一次写影评,写给流浪地球。观影前爬了好久的豆瓣,贴吧楼,一遍遍翻阅了预告,MV。目睹了无数赞扬、谩骂、对战。心中对这个片子的期望应该说是很高的。那么,这部号称中国科幻启航的电影如何?综合意义上也许只有良好,尚在通向优秀的路上。回来以后又睡了一觉,爬了一遍影评楼,冷静了好久才写下这篇影评。客观讲很多低分吐槽是可以理解的。我自己看得时候也没有泪目,很多刻意制造的笑点也没觉得出色。剧情、台词、人物刻画上的缺陷是那样显眼,甚至会相当程度上影响一些较高水平观众的代入感和观影体验。如果愿意我可以从头批到尾,列出108条来不带重样的。但是我要说,标题是冷静而认真的。这是一次远非完美的启航,一如无数喷子吐槽的 bug满天飞,漏洞遍地是 的“流浪地球计划”。但我并不觉得失望,甚至愿意给小破球4+1星的高分。为什么?影片最感动我的,不是影片中那些略显刻意的泪点时刻。而是在我再度思索影片时,真正体会到创作者不易的时候。我不知道是刻意还是无意,但当我们探究故事的内核,会发现这就是一个关于启航者的故事。是戏中地球流浪启航的故事,更是戏外中国科幻电影启航的故事。创作者将自己出发的故事呈现在了大家面前,甚至达到了戏内戏外的高度重合。戏内的流浪地球计划刚到达木星就面临了危机,即便点火成功也仍难逃死局;戏外万达撤资,拍摄计划经费不足困难重重。戏内救援小队到处请求支援,戏外创作者估计也是到处求爷爷告奶奶渴望着能得到资金和技术的支持青睐。当戏内救援小队牺牲无数竭尽全力也无法点燃木星时,当戏外主创人员克服重重困难仍不免资金断裂面临夭折,刘培强(吴京)带着30w吨燃料(6000w资金)点燃了最后的希望。无怪吴京在宣传时对导演的吐槽,本来说好让我来客串(休眠),结果变成了投资方(扛炸药包)。就像导演自己说的,他自己也能看出很多问题,但再让他来一次,也不见得会更好。明眼人也都可以看得出来,创作者对影片做了很多妥协。在现实面前,在叫好和叫座的选择面前选择了叫座。只有叫座,才能有下一次机会,才会有未来。但我们也能看到其中隐藏的不甘。影片在过短的时间内试图塞入过多的信息,导致了人物塑造不够,本来可以挖掘的地方没有更进一步,刻意制造并不好笑的梗等等一系列问题。有人批评地下城刻画不真实,校服问题等等。但是剧组有时间在银幕补完设定,将他们所设想的合理性充分展示给观众的机会么?以这样的信息密度,依然有人说前30分钟看得想睡觉,觉得进入节奏过慢。你觉得剧组导演该如何选择?说句不好听的,人家frodo好歹花了9个小时才把魔戒搞定,背后是设定狂魔托尔金这样的变态剧本,是几亿美金这样的充足资金,是数十年电影工业的雄厚沉淀。而我们呢,凭什么我们就只能仅凭着大刘的几页薄纸,几千万资金,去尝试在40分钟内点燃木星?很简单,我们的条件不允许。国产科幻,同流浪地球计划宣告破灭后的场景何其相似,人人自顾不暇,人人都觉得(中国科幻)没有未来。但就是有那么一群“傻子”,仍不放弃所有“专家”都否定了的所谓的概率为零的计划,去试图点燃希望的火种。我们去吐槽毫无“人性”的MOSS,何尝不是当今中国影视的冷酷现实。那些吐槽群像刻画失败的人,认为救援队打爆火石“不合逻辑”的人有没有想过?那些情绪失控的背后也许正是剧组人员在呕心沥血卖房卖车之后仍眼睁睁看着作品迈向夭折的悲凉投影。当我们对着最后的成品,对剧情,对人物塑造,对台词“吹毛求疵”的时候,那些所谓平衡的一星,对中国科幻尊重的两星,追求公平的三星又有多少考虑过创作者所面临的约束? 有些许掉帧又怎么样?情节铺陈不够又怎么样?如果我们用不到人家(甚至是国内一些所谓大片)一半的预算,做出了至少80分甚至90分的效果,凭什么就不能吹爆?凭什么还不如贩卖情怀,粗制滥造的喜剧片、流量硬广片?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剧组有充足的预算、时间,能再有半小时剧情展示,是不是会更好?所谓的演员表演尬,演技不在线,人物立不住,会不会因此有所改善?剧组为什么非去春节档这样的强者林立中去搏杀?因为背后的资本要喝血吃肉,剧组的人也和我们这些芸芸众生一样有家庭和生活的负担。如果回不了本,赚不了钱,那么就是地球撞木星。我并不想刻意为作品的缺陷找借口。郭导作为导演的天分上限也许就摆在那里。但跌跌撞撞也好,步履蹒跚也好,劈叉也好。我们至少已经出发了不是么?再想想对本片的赞誉谩骂,再想想所谓的飞船派,地球派,是戏里也是戏外。那些对原著改编大呼失望的,你们觉得你们是飞船派还是地球派?是叛军还是联合政府军?你们真的懂大刘么?是不是很讽刺?有人已经在尝试点燃火种,那么我们这些观众呢?就像联合政府所说的,一切已经交给了每一个个体(观众)去决断。有人在世界末日开枪自杀,但依然有人最终回头去支持那些“英雄”。 几十个人推“撞针”这样的剧情很傻很二逼?是!但中国科幻电影需要这样的“中二”时刻,需要所谓的“主流情怀”!看到这一幕不妨再去看看郭导的采访中所提到的艰辛和困难。没有“这些人”,也许就没有你我在银幕上看到这样一部电影的机会。而正是这样的“中二”,赢得了越来越多的人的信任,熬到了最后的黎明时刻。所以,你还要向MOSS一样去嘲讽这样的“不理性”么?现实有时候比故事更为荒诞,剧组将自己的故事搬上了银幕,但依然有人批判觉得“假大空”。这算不算是最大的反讽?--------------------------------------------------b站素质三连压阵-------------------------------------------------------------------------------------------------------------后记---------------------------------------------------------------仍然在评论里看到自诩冷静客观的回复,也许我的标题还不够直白??你的论点有一个前提,善与真是绝对对立的。而在中国影视的当下,我觉得二者并不对立。就像我说的,小破球在这个时点上有其特殊性,因此我给了他超过其影片应有的分数。你回头去看一下一些具有历史开创意义的老片,你会发现也许并不好看,不对你胃口。但在那个历史时点,他们值得那样的高分。充满艺术性的作品下面是无数失败作品累累尸骨。没有足够的商业性影片打底。我们甚至去拍一部星际穿越的资格都没有。何况就像你看到的,我通篇没有提地球的优点,都在批评他。但相对于同期上映的三大喜剧。你觉得哪一部作为电影的艺术性大大好于地球了?既然都是商业电影,那么我觉得在这样一个时间点,去为中国科幻电影赢得更多尝试的机会,想一想地球的排片,你会明白不仅是善,更是真,二者并不对立。说得更难听一点,想要少被喂屎,选择权其实在我们观众自己手里。所谓真,不是盲目地像moss一样毫无人性地绝对理性。更何况,不考虑实际情况,一味地标榜绝对理性就是真了吗?我只是试图引导更多的人走上相对理性的道路。这也是我能看到的最现实的前进道路。但我发现,很多人并不理解这一点。而是一味地以为极致客观,对标国际顶尖科幻片才是对中国科幻最大的尊重。对不起,小破球承载不起这样的期望。他的目的只有一个,拍一部赚钱的商业科幻片,让世界知道,中国不是拍不了,不是没有市场,而是没有人去尝试,即便这样的尝试莽撞而粗糙,像片中的计划一样被人批到体无完肤。这才是为什么我写下这篇影评。如果我们有了第二部,第三部,那么我的打分会越来越严格。我们观众,才是推动中国科幻电影的最大力量。这其实也是整部影片所传达的启航意义。如果你体会不到这一点,那么我想说,你根本没看懂这部电影。所以才有我的标题。 我觉得你没看懂我的影评,也没看懂电影。既然我前面说了这么多都是白饶。你喜欢给长城打三星,给流浪打两星那都随你高兴。照顾到你的面子,你在长城下面的评论我就不搬过来了。作为最早观影的的一批人。我们的打分会影响到电影的排片,票房,会影响到很多人的选择。在同期上映的片子中,我觉得地球的诚意和质量是最够的。如果其他的片子主流的评价是6分,7分,那为什么地球不值8分?当我们不能一步得到最优时,需要考虑的是如何逐步更优,将不尽如人意的现实一步步导向我们希望的方向。中国电影烂,喷,嗯,很爽,然后呢?是,每一个人给这部电影打几星是你们的自由,你觉得你感受不好就是烂片,都对。但是行使自由的权利不是没有代价的。你们喷了这么多年,咋烂片越来越多了呢?这篇文章试图影响的思想成熟的,能换位思考,能意识到自身行为产生群体后果的那些人。就像片中,有些人回头,有些人依然。这都无所谓。如果能得到这部分人的赞同,我觉得就已经很好了。我只是希望理性的声音如果能更多一些,那么我们也许就能走得更顺。而这些人,我想也应该是科幻最大的受众群体。看着一星无脑评论高高挂在影评楼的最高处,是我们这些惯于沉默者的失责。如果你看完全文,依然不理解,依然要低分。请自便,也不必在下面回复。本文也好,小破球也好,也许本来就不是你们的菜,本来就不打算为取悦你们而存在。世界很大,总有能取悦你的片子,又何必挤在这里,两看相厌?那些无脑黑子,我也感谢你们的贡献,你们拉低了观影人群的期待。也许能给中国科幻一个更好的未来。我从来没有说过一些人自大过头这样的话,但后来发现评论里有,也发现了一些人身攻击。既然我开了这贴,我意识到我也有治理的责任。以后再发现乱扣屎盆子的,人身攻击的,一律删。2月9日最后一次更新这两天抽空翻了翻豆瓣评论。发现这个双方大战愈演愈烈。置顶那个差评简直是不忍直视,1万多好评不知道是置顶处刑,还是真的黑子水军聚集地。我想说你们要黑也麻烦黑出点水平来。那些个根本就没仔细看电影的就不说了。随便举个例子,就说很多人批判这么个关乎人类存亡的计划居然会连计算轨道都出问题,导致撞到木星巴拉巴拉,差评之类的。首先,轨道肯定是计算过的,我们先假定原先轨道是正确的。那么按片中逻辑是受木星引力激增影响,地壳板块断裂发生大地震,超过预期数量发动机停火导致的。按片中的时间,人类科技的能力,其实这样的计划出意外再正常不过了。不出意外才是不太正常的。你们要生活在科技万能,人类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宇宙,那2.4光年(呵呵了)外的XXX星系欢迎你。或者按你们的逻辑自建宇宙乐呵去,反正错的总是这个世界,不是你们。或者你们要接着杠,那片中也没交代,我也不知道啊,所以烂片。那个啥,出门置顶楼低水平互喷欢迎你。至于能想到讨论引力激增原因的,已经上一个档次,基本不会胡乱喷了,开始进入正常讨论的范畴了。有一种可能的解释是行星内部不匀质在两大天体接近后导致引力发生预期外变化。其实很多正常的讨论楼都有,遗憾的是基本都沉了。好多在两边黑子的带领下跑到置顶差评楼大战去了,喷口水么,比烧脑来得容易多了。来来来,这里再提供你们另一个脑洞。先让给我们按照喷子的逻辑来。假定人类有能力计算正确轨道,而撞上木星这次确实是出bug了,就一定是剧情硬伤吗?是小破球毫无逻辑,通篇bug的铁证了?还有很多的车子速度,点燃木星计划可行性,火石问题等等。我都不想讨论,很多其实并不一定是硬性bug(不是说没有,但能找到这样水平的人,一般不会开口乱喷)。毕竟谁也没有义务给科普,更何况喷子黑子夹杂其间,语气看着就像是来讨打的。看科幻电影是需要门槛的。所以下面评论有人说小破球失败就一定是因为拍的不好,我是不太同意的。星际穿越好不好?这个争议总不太大吧。但IMDB也就8.6分,票房也就那样。小破球真拍成了星际穿越,我觉得票房就铁定崩了。科幻的电影受众本来就不是全体(或者说没有一个细分电影的类型是全体,不然也就不需要细分了)。如果小破球这样明显的商业片大规模排片仍不成功,那也许中国的观众水平仍没有达到市场成熟的程度。可能还需要时间去孕育。无非中国科幻电影的又一次试错以失败告终罢了,就像布鲁诺被烧死在火刑柱上。但推动人类进步的,不好意思,就是这些一次又一次的试错,这也是常说的失败是成功的妈妈的道理你小时候你妈妈总教过你的对吧。科幻的魅力在于启迪心智,放飞想象,在于对于可能性的包容探讨(吹毛求疵的严格科学设定,Phd program 欢迎你)。科幻片真的是一个很好的综合思维水平(不是IQ,不含任何贬义成分,可以提高,全看你有没有努力的意向)以及脑洞开放度测试器。有些人可以想到1,但就此为止,然后就开始喷,有些人可以更进一步,想到2,3。所以这次小破球一火,就全现形了。尤其是之前没火过这类型影片,吸引了大批以前只看爆米花片的观众。他们对爆米花片很纵容,但一到小破球(因为他是科幻片),很多挑刺找茬的水平很不好,很容易给人造成双标党的印象。但总算也是从0到1开始思考了,从这个角度看,其实是好事。有这样的讨论,说明小破球成功了。对于他们,我想说,理性的科幻迷更包容一些,不要给黑子带了节奏,解释了依然要一星,两星随他们去吧,至少不要人身攻击。对于被误伤的新观众,我也想说,谁的水平得来也不是凭空的。楼下有传送门,稍微花点时间爬楼,很多问题可以解答。小破球很多设定没有时间在片中交代,就像一幅图画留下了很多空白。你的水平能够填上什么样的内容,那在你眼里他也许就是什么样的。如果你通篇挑刺只是小破球满篇bug,脑残设定,所有打5星的都是脑残粉。那我只能说你活该来这里讨打了。很多人已经被恶意差评搞得脾气很大,实在是没精力去一一分辩,谁还没点脾气呢。但理性粉至少不会问候你家人,不会辱骂。如果出现了,那必定是恶意水军。请不要把气撒在中国科幻电影身上。理性迷会告诉你,也许不是你的菜,请绕道;价值观不合(至少我自己反对双标),请绕道。就像我们会尊重你打分的权利,没有跑到5分XXX楼里叫嚣贩卖情怀,垃圾设定,逻辑不通,都是烂片一样,也请你尊重我们的权利。-------------------------------------------------------传送门------------------------------------------------------------------